三条腿的蛤蟆难找,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。</p>
就是神京城里,会印刷技术的工人恐怕就有上千。</p>
这是一门技术活,需要熟能生巧。</p>
这事就这么定下来,老莫以后就是玉翔书局的首席印刷师傅,负责印刷的同时,也负责教授徒弟。</p>
贾芸伸手在朱成功的背上推了一把,朱成功立刻一个滑跪,从门口来到了老莫面前,头磕的邦邦响:“徒儿朱成功,拜见师父。”</p>
其他三个小子也是有样学样,跪在老莫面前磕头。</p>
老莫定眼一看,面前这几个孩子平均年龄都在十一二岁,衣衫褴褛、蓬头垢面,指甲黑黑的,满是污泥,身上还散发着酸臭。</p>
为首的朱成功,也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双鞋子,破了两个大洞,大拇脚趾露在外面,裂开了口子,血肉模糊。</p>
沈亮说道:“这些都是从南边逃难来的孩子,他们的父母不是病死了,就是饿死了,只剩下这几个独苗,我若不收留他们,恐怕活不过这个冬天。”</p>
老莫动容,朝沈亮深深鞠了一躬:“公子爷心善,小人惭愧,小人愿意收这几个孩子为徒。”</p>
随后朱成功四个人被安排下去,由袭人统一分配,就在厢房隔了一间,整了个大通铺,四个人挤在一块儿。</p>
至于朱成功的妹妹朱漂亮,则被袭人留在身边。</p>
洗刷干净后,朱漂亮就从一个看不清模样的小泥孩,蜕变成了一个容貌清秀、粉嫩嫩的女孩儿。</p>
袭人悄悄在沈亮耳边嘀咕了几句,“这两个孩子估计是有钱人家的,逃难至此,也依旧懂些规矩。”</p>
沈亮浑不在意,在袭人那儿占了会便宜,心满意足的离开了。</p>
隆乾十三年的腊月二十九日。</p>
明天就是除夕,北风更加的凛冽,神京城的城墙外面,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。</p>
因河北、山东、河南等地灾害不断,老百姓纷纷选择往京畿之地进发,谋求生路。</p>
永定门外的护城河,早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。</p>
一些难民在河边用石头凿冰,咬着硬邦邦的冰碴子,赖以充饥。</p>
朝廷也有粥棚,但都是样子工程,每日熬点稀粥,只有几百人的分量,朝廷的赈灾粮食,真正能进到难民肚子里的万中无一。</p>
那些被盘剥的粮食,早就流入京城的各大米行,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。</p>
现在城中米价已经涨到二两五一石,有些米店甚至挂上了粮空的牌子,囤积居奇。</p>
突然,城中出来一队人马,为首的一个身着布衣,样貌俊秀,他旁边的那位则是五大三粗,孔武有力,脸上满是风霜。</p>
两人正是贾芸和华安。</p>
“玉翔书局招收学徒,八岁以上,十五岁以下,识字者优先!”</p>
家里有孩子的,立刻围拢上来,带着讨好的笑容询问价格。</p>
这可是一锤子买卖,当然要卖好价钱。</p>
半大小子吃穷老子,这个年龄段正是长身体能吃的时候,许多难民已经易子而食,如果能拿孩子换点口粮,不但孩子能活,大人说不定也能活下去。</p>
“我家孩子识字,会背论语,勃儿,快点背给大爷听听!”一个妇人把孩子推了出来,孩子怕生,她便使劲的掐孩子的肉,“背呀,快点背!”</p>
孩子吃痛,又冷又饿,身子早就木了,迷迷糊糊的背着;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,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。”</p>
难民堆里响起圣人之言,极其的突兀,却又诡异的和谐。</p>